Skip to Content

旅遊趴趴GO 小心血栓症候群上身 搭機、搭車久坐 易得旅遊血栓症

文章出處:常春月刊 387期

不論是國外長途旅行或是國內旅遊,甚至是鄰里社區的短程旅遊活動,難免都要長時間搭飛機及乘坐遊覽車,但如果坐太久,沒有常起身活動,尤其是老人家、糖尿病人、三高患者、吸菸族等,較容易發生「旅遊血栓症」或「經濟艙症候群」。

 

 

台安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袁明琦指出,人的心臟就如同馬達一般,血流從心臟打出去,透過動脈循環到人體各部位、到下肢,動脈血流速度較快;但是,血流透過靜脈回到心臟時,尤其下肢末梢血流必須對抗地心引力逆流向上,難度就比較高,此時有賴於下肢活動讓小腿肌肉收縮產生推力,協助流速較慢的下肢靜脈血回流到心臟。

 

當人長時間久坐、下肢一直保持不動時,靜脈血流往往下得去卻上不來,由於靜脈血流速度變慢,甚至可能在受傷的血管壁凝集,因而形成「靜脈血栓」。這種靜脈血栓的可怕之處在於,若在下肢局部塞住,可能會讓下肢腫脹、疼痛;血栓還可能脫落隨著血流四處游移,一旦卡到肺部即形成「肺栓塞」,讓患者發生呼吸窘迫,如同被掐住脖子般無法呼吸而死亡。新聞報導偶見有人在網咖連打33夜線上遊戲猝死,除了心肌梗塞之外,很有可能就是肺栓塞奪命。

 

經濟艙座位卡卡,長時間不動易血栓

 

血栓症候群之所以被稱為「經濟艙症候群」,就是因為飛機經濟艙座位狹窄,且無法隨意起身走動,一般飛機經濟艙椅距約32吋、椅寬僅1718吋,身形較高大壯碩的乘客形同被「卡」在座椅上、動彈不得,因此,當長時間膝蓋彎曲、被限制在狹小空間中固定不動,就很容易發生靜脈血栓。

 

國外統計,只要飛行航程時間超過10小時,即好發靜脈血栓,西方人每千人就有1人發生「血栓症候群」。不過,血栓發生率與人種相關,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建龍表示,白種人發生血栓的機率比黃種人高46倍,東方人發生率較低,但是,根據臨床觀察,只要超過3小時久坐不動的長途路程,就可能產生靜脈血栓,65歲以上的老年人、膽固醇偏高、血液濃稠的人、三高及糖尿病患、服用避孕藥的婦女,以及吸菸者的發生率偏高。

 

下肢血栓小腿硬如石,寸步難行

 

「小腿硬得像石頭一般,一腳腫脹得比另一腳大2倍,稍一碰觸就疼痛難耐,這是下肢靜脈血栓典型症狀。」袁明琦指出,患者只要一抬腳或是彎曲下肢就痛得哇哇叫,甚至痛到寸步難行。

 

血栓形成需要時間,黃建龍表示,長途旅行者經常會在下飛機經過一夜休息後,突然發現下肢腫脹,下肢靜脈血栓多半只發生在單側,患者可能以為腳部腫脹疼痛是走路走太多,但後來發現就算把腳抬高都無法消腫,甚至用手按壓小腿肚時,由於深層靜脈阻塞缺乏血流失去彈性,壓下去就直接凹陷,嚇壞不少病人。更嚴重的是,少數患者除了下肢腫脹之外,還合併有肺栓塞症狀,有些患者就診時已出現走路很喘、呼吸困難、胸悶等症狀,必須立即住院治療。

 

除了上述症狀,加上曾有長途旅行或久坐、久站情況外,臨床上還會用血管超音波及抽血檢測來診斷血栓症候群,下肢血管超音波可看到靜脈血流到下肢血栓處後突然不再流動,以此判斷血栓的部位;並且抽血檢測栓塞指數(D-Dimer),一旦發現數值超過正常值23倍,就可能是靜脈血栓。若進一步懷疑患者出現肺栓塞,則需透過電腦斷層血管造影,以確認栓塞部位。

 

小小血栓輕忽不得,需住院治療

 

由於血栓具有致命風險,袁明琦強調,如果患者在發作的48小時(急性期)內就醫,會被要求住院至少37天,施打血栓溶解劑以及抗凝血劑,以排除靜脈血栓。這是因為施打血栓溶解劑需密切觀察有效劑量,同時避免劑量過重產生腦出血或血栓剝離後出現肺栓塞等嚴重副作用,尤其對於年老、有中風病史者要特別小心。另外,施打抗凝血劑也要避免跌倒碰撞導致出血,因此,住院治療觀察有其必要。

 

由於血栓症候群復發機率偏高,黃建龍表示,靜脈血栓患者多半會被要求持續口服抗凝血劑3個月,但是,必須留意抗凝血劑與花椰菜等富含維生素K的深綠色蔬菜或其他藥物併服,可能會產生交互作用而影響藥效,傳統的口服抗凝血劑安全性仍有待提升。

 

不過,治療血栓已有新型抗凝血藥物,並已經獲健保給付。他指出,人體內共有13種凝血因子,新的口服抗凝血劑為拮抗凝血因子210,安全性較高,可降低最令人擔心的腦出血風險,且藥性較穩定,比較少與食物或藥物相互干擾。

 

哪些人是血栓高危險群?

 

血栓的發生與血液濃稠程度、血流速度和血管壁是否受傷有關,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發生血栓症候群,但是,有些族群要特別當心。

 

●吸菸族:

血栓形成的主因之一是血液滯留,由於香菸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成分進入血液後,不但讓血液變濃稠,也易附著在內皮細胞上,讓內皮細胞失能,無法分泌促進血流順暢的物質。黃建龍形容,吸菸者的內皮細胞就像被矇上眼睛的守衛,失去保護能力,使得癮君子發生血栓的機率大增。

 

●吃避孕藥女性:

不少女性特別愛出國旅行,袁明琦提醒,3040歲長期服用避孕藥的育齡婦女,由於避孕藥所含的荷爾蒙與雌激素都會增加血栓風險,她們也是血栓症候群的高危險群。

 

65歲以上老人、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患者:

他們的血液較濃稠,也是血栓高危險群。

 

●肺癌、乳癌等癌症病人:

因有些癌細胞易分泌血液凝集激素,促進血液凝固,讓患者發生血栓的機率增加。

 

●骨科手術後患者、中風、洗腎病人:

因術後疼痛不敢亂動,或中風後病人因行動不便、長期臥床不動,都會增加血栓發生率;洗腎患者則是血管易硬化、受傷,也是血栓的高危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