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高齡長輩病痛多心情不好很正常?你可搞錯了,出現「6現象」恐憂鬱上身,快去就醫

文章出處:常春月刊474期

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確是這樣的,尤其是待在家鄉的高齡長者,病痛多,常誤以為心情不好是正常的,又症狀是漸進發生,如出現以下現象時,有可能有憂鬱傾向,須求助專業。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許多研究均已證實孤獨與憂鬱症的發生有高度相關。

 

高齡者病痛多,常誤以為心情不好是正常的,又症狀是漸進發生,如出現以下現象時,有可能有憂鬱傾向。
 

憂鬱傾向6現象


1、常抱怨身體疼痛,易出現失眠;

 
2
、悶悶不樂看什麼都不順眼,常常生氣;

 
3
、對原來有興趣的活動失去興趣;

 
4
、易忘東忘西,注意力不集中;

 
5
、沒食慾,體重快速減輕;

 
6
、感到悲觀,甚至不想活了。

 

葉雅馨指出,長者實際就診率僅有十分之一,周圍的晚輩應具備辨識力,感到疑慮時要有所行動。降低孤獨感的作法依年齡區分,如長者的行動力還不錯,可積極鼓勵與社區鄰里作連結,參與相關的活動;但行動力較弱者,不應勉強去參與活動,容易產生心有餘力而力不足的想法,成為另一種壓力。

 

透過3方式減緩長者孤獨感


葉雅馨建議,周圍的親人或晚輩可透過三個方式來減緩長者的孤獨感:
1
、疫情間以電話或視訊問候長輩,將次數的頻率拉高,可詢問對方今天吃了什麼、看什麼電視等,營造話題讓長輩思考及分享;

2
、協助他與活動中心聯繫,或與鄰居間的互動可代為招呼,遠親不如近鄰,可適時有些請託,協助留意長輩的狀況;

3
、應用家族成員的力量,如僅有一人關心問候長輩,稍嫌不足,可邀請兄弟姊妹或孫子孫女一周問候一次,現在大多都有家族社群群組,每位晚輩問候過可於群組簡單說明長輩的狀況,讓成員同步了解,在後續問候時作個銜接的話題,這樣持續的關候不僅讓長輩感到被許多人關心,且有家族成員的分擔與分享,關懷的力量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