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心臟衰竭患者更好的治療新選擇

文章出處:常春月刊 353期

過去心室輔助器體積大,患者必須長期臥床,或須忍受高分貝的搏動聲,不僅影響生活作息,更降低生活品質;新型心室輔助器不但可讓患者重拾正常生活,也提高存活率。


39歲的台灣陳老闆,胸腔內裝著新型的心室輔助器(HMII),腰上帶著電池,他身兼五間飲料店的業務,工作忙碌有勁,從外表完全看不出他本身是個心臟病患者,不僅在事業上仍能衝刺,平日的生活模式也大致與一般人無異,能洗澡、可開車,甚至還能享受幸福的家庭生活,他感謝說道:「還好有HMII!」


素有心臟病史的美國副總統錢尼,兩年前植入心室輔助器HMII,他曾形容此裝置:「是一個可植入的小泵浦,能改善心臟功能,讓我重回活躍的生活。」在等候了將近20個月的時間後,今年3月完成了心臟移植手術,復原狀況良好。


心室輔助器可爭取更多的救治時間


到底什麼是心室輔助器,功用為何?又能帶給心臟疾病患者何種好處?台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教授王水深指出,以往病患在心臟出現衰竭後,多靠藥物治療,如果使用最大劑量的藥物治療,仍然持續嚴重心臟衰竭時,可能要考慮使用葉克膜等來暫時輔助患者的心肺功能、減輕負擔。但這只是暫時協助嚴重棘手的心臟衰竭患者,渡過心臟衰竭的危機,使用時須住在醫院甚至在加護病房內,且不適宜長期使用。心臟移植手術可說是心臟重度衰竭最後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僧多粥少,捐贈的心臟有限,根據國際心肺移植學會統計,全世界每年心臟移植的總數約在4,000例左右(包括未登錄的個數,全世界每年心臟移植總數推估不到6,000例)。心臟移植的病人中約有2040%是經由心室輔助器過渡到心臟移植,現在愈來愈多利用心室輔助器做為永久性使用。王水深更指出,REMETCH的臨床研究也已證實,植入心室輔助器HMII,兩年的存活率更高達58%,相較於以往採用搏動式心室輔助器(24%)及藥物控制(10%),都要高出許多。


末期的心臟衰竭患者最擔心出現多重器官衰竭,導致死亡,但心臟移植等候時間長,這段期間可能會令病情惡化,因此需要特別的裝置,讓血液能流通身體其他部位,以防多重器官衰竭。王水深指出,當心臟因嚴重衰竭,無法輸出足夠的血液時,臨床上可以利用心室輔助器,自心室引流血液,它就像一個小型幫浦,經過動脈將血液輸送到各個器官。


心臟衰竭的終極治療新武器


一般的心室輔助器,以往通常用在心臟移植前的輔助產品。但等待心臟移植的時間有時難以估計。王水深表示,在這段不算短的時間裡,病患都希望能與正常人過著相同的生活,雖然台大醫院用第一代的心臟輔助器輔助病人287天後,成功進行心臟移植,但卻必須在醫院內使用,不但限制了病患的行動,也大大增加了社會成本。新型的心室輔助器HMII效期更長(目前已有病人使用超過七年),也可以讓病患維持較高的生活品質,至今已有萬人以上使用HMII


王水深妙語形容,市面上有許多不同種類的心室輔助器,患者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與醫師進行溝通,「就像選擇交通工具一樣,看你是要騎腳踏車、摩托車或開車都可以,這些心室輔助器的功能類似,差別就在於能不能讓你的日常生活更符合自己的要求,更為便利。」


舊式的心室輔助器多採取氣動式,當搏動進行時聲音很大,容易影響生活品質,再加上機具過重,行動不便,常令病患吃睡都不好。「我聽過曾經植入新型心室輔助器HMII的患者跟我說,他最開心的是終於可以睡覺了。」王水深笑著說。


需打強心針患者,最適合使用


不過,王水深提醒,採用連續流的HMII,因為流動的速度一致,可能會影響病患脈搏的測定,因此,當不幸有意外時,要特別提醒急救的醫療人員,病人本來就摸不到脈搏。要先聽聽心跳,不要一下子馬上就壓胸急救。此外,由於HMII必須使用電池,患者在使用時也須留意電池的充電能量,但王水深說,基本上都會建議患者攜帶兩個電池,一個當做備用,但因電池能維持超過10小時,該電池有將近一年的壽命,因此無須過度擔心。


心臟手術一向屬於大型手術,植入當然也重技術,向為心臟移植權威的王水深提及,「輔助器畢竟是身體之外的裝置,進行手術後通常會持續觀察並避免大量出血及感染的現象,且術後患者也須在飲食、生活上多加留意,避免被淋濕,仍可以洗澡淋浴,但要保持乾淨。」


至於什麼時候需要使用心室輔助器?王水深則建議,使用心室輔助器的最佳時機,是在需要打強心針的患者,且最好是在身體其他器官尚未發生不可逆的衰竭現象時最為適當。他形容心臟就像一個馬達,「如果馬達壞了,沒法作用,就可能導致其他器官跟著衰竭,將導致高比率的死亡率。」而新型的心室輔助器正是心臟衰竭患者的最大福音。